長輩玩電子遊戲 樂無窮

(圖說:照服員吳侑婕教長輩玩電子遊戲,老人家覺得很新鮮。)

文|蘇麗華 攝影|何維綱

 

玩遊戲是年輕人的專利嗎?「不!」現在的長輩們跟上時代潮流,興起玩電玩遊戲,用行動證明他們也可以年輕一回。

 

「來,手要這樣劃過去切水果。」、「手要直直的切,現在橫著切。」、「啊!切到炸彈了!」這不是電玩遊戲場,而是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的一幕場景。

 

藉由導入新科技與運用,據點服務跟著創新起來。坪林水柳腳公共托老中心就是一例,他們讓失智長輩接觸電子遊戲,從中獲得樂趣。

 

「長輩很喜歡玩耶!不過他們劃得太用力,把平板螢幕都刮花了。」照顧服務員(以下簡稱照服員)吳侑婕笑道,長輩心急,畫面中一出現飛出來的水果,手指不停的在螢幕上來回用力比劃,玩得很起勁。

長輩玩電子遊戲 樂無窮

 

(圖說:長輩嘗試一人玩雙打遊戲,跟自己PK)

 

失智長輩玩電子遊戲,其實有益心理健康。根據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在《透過數位遊戲成功老化:老年遊戲玩家與非遊戲玩家之間的社會情緒差異》的研究論文中指出,經常或是偶爾玩電子遊戲的長輩來說,他們整體的情緒健康狀況更好。

 

吳侑婕分享,兩位失智阿公進行雙打遊戲,「他們玩得很開心,還會在意輸贏喔!」採訪當天,一位阿公玩完遊戲後,順手拿出隨身攜帶的口琴吹奏了起來,足見他的好心情。

 

長輩玩電子遊戲 樂無窮

(圖說:吳侑婕分享中心導入新科技運用,延緩失智的始末。)

 

看到長輩玩得不亦樂乎,好奇他們平常都有接觸3C產品的經驗嗎?答案是,「有。」吳侑婕透露,「這裡的老人家有一些拿智慧型手機,有的人拿的是舊款的摺疊機。」

 

這裡服務的長輩2/3以上都罹患失智症,程度不一。像剛才玩遊戲長輩,認知能力算是比較好的一位,不過日常生活還是容易健忘。

 

阿公常常拎便當(晚餐)回家,卻忘記放到哪裡。傍晚居服員到宅服務時,問他,「吃飯了沒?」卻回說,「工作人員沒有給。」要她另外備餐。不然就是忘記服用慢性病的藥物,需要旁人常常提醒他。

長輩玩電子遊戲 樂無窮

 

(圖說:兩位長輩進行雙打遊戲,想一決高下。)

 

即便如此,卻不減他玩電子遊戲的熱情。工作人員將他的棒球帽往旁邊一戴,隨即露出俏皮的一面。他認真的在平板上切水果,與同儕比出高下。

 

另一旁的阿嬤,剛開始拒絕,面露不好意思地用台語答道:「我不會玩啦!」在吳侑婕的鼓勵下,嘗試在平板電腦上比劃幾下,「這樣玩喔!」漸漸得分後,開始有了興致,願意玩玩看。

 

阿嬤投入其中,覺得既新鮮又有趣,露出滿臉的笑容。「阿嬤,你很棒!」對長輩來說,她跨越門檻,成功學習新的事物,無形中也增加自信。

 

長輩玩電子遊戲 樂無窮

(圖說:玩切水果遊戲之前,先進行蔬果著色,喚起長輩記憶。)

 

時隔幾個月後,吳侑婕再度拿出平板電腦,深怕長輩已經忘記怎麼玩電子遊戲。於是,在玩之前,先進行暖身活動,透過著色蔬果,喚起他們生活中的記憶。

 

過程中,吳侑婕不時問長輩:「你喜歡吃什麼水果?」、「你畫的是什麼顏色?」透過對答,跟長輩互動,並勾起他們過往的生活經驗。

 

下午茶時,吳侑婕會準備蘋果,讓長輩練習切蘋果。有的人習慣切片,有的人整顆拿起來削皮,藉此可以看出他們以前的生活方式。當然,也有人對蘋果較為陌生,在早期那個年代,吃蘋果是奢侈品。「你也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怎麼去面對他們以前沒有碰過的東西。」若換成香蕉、橘子或柳丁這些常見水果,也可以了解他們現在的認知情況到什麼程度。

 

長輩玩電子遊戲 樂無窮

(圖說:分別讓不同的長輩玩電子遊戲,激起他們的興致。)

 

待著色活動告一段落,她牽著長輩的手指在平板電腦螢幕上比劃「切」的動作。水果一出現,他們的手一下左切;一下右切,跟著速度,不停地移動手指方向。

 

長輩還不熟悉遊戲規則,一不小心就漏接。有時畫面太快,長輩還來不及反應,便切到炸彈,立刻「爆」開。「阿公,炸彈不可以切啦!」說完,兩人相視而笑。

 

熟悉幾回後,長輩逐漸能跟上速度切水果,甚至手畫出連環圈的動作,改變戰略。一旁的人看了,不禁發出,「阿公,你很厲害,還會變化切(水果)呢!」

 

「玩」不僅帶來趣味,還有助於健腦。例如玩速度遊戲或有時間限制的遊戲,可以提高注意力和快速思考的能力。相對的,玩新穎和具有挑戰性的遊戲,有助於大腦中的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突觸。

 

中心的服務除了支持長輩在地安老之外,運用新科技,延緩失智,讓人耳目一新。去年,方案榮獲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創新實驗家」的肯定,真的是實至名歸。

資料來源:伊甸園電子報2025.4.9   458期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
    伊甸園電子報

    伊甸園電子報

   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